项目名称:川隈杂谈 项目地点:佛山市南海区保利水城4楼 项目类型:餐厅 项目面积:450 ㎡ 设计团队:自由思考设计 设计总监:王晓文 项目团队:吴瑞敏,薛佳勋,林燕秋,黄治锐 施工团队:上海源荷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竹编师傅:刘师傅,韦师傅,宅师傅及其家人 材料提供,家具、灯具设计:本土创造 摄影:曹浩昌,巴松杨 撰文:刘嘉淇,黎芷晴 材料:混凝土、竹子 自由思考所设计的餐厅项目——“川隈杂谈” 被授予2018年德国红点设计“建筑与室内设计”类别“最佳设计奖”。作为一个以四川青神竹编为介质的当代商业餐饮空间,“川隈杂谈”提取四川文化中最日常,最本土的物质——竹子作为川菜馆的空间介质,用物质来表达四川非物质文化。此前,该项目也获得了2018年德国iF设计奖的室内设计奖。 ▼餐厅入口及外观 中国餐饮行业已趋于饱和,在商业个体快速不断地涌现与衰落,新旧文化断裂的这片贫瘠土壤上,根植传统文化的当代民艺餐馆该如何昂然生长?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再创作是关键。深入田野,从川菜到蜀地文化,我们将断层的传统文化重新接上。提取四川文化中最日常,最本土的物质——竹子作为川菜馆的空间介质,用物质来表达四川非物质文化。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再创作?我们邀请乡野之上的竹编工艺与手艺人走出竹林,来到都市里的川菜馆,现场手工创作竹编艺术作品。 ▼吧台及入口走廊 绵延贯穿整个空间的竹网与味道浓郁辛辣的川菜一道,将食客的身心包围。昏黄灯光与灰色混凝土墙体、餐桌配合,营造出川菜雅与俗并存的文化特质。由几千年历史的文化物质、文化传播者、文化使用者,文化观赏者多种角色参与,一种传统美食的当代美学由此逐渐构筑成形。 ▼用餐区通道 好奇 | Curiosity 在商品国际化流通的今天,美的商品快速更替且触手可及。青神竹编一类的传统手工艺品,制作耗时,造型陈旧,商业模式落后而单一,早已被淘汰至商品链的底层,手艺人艰难存活。当代高呼的民艺复兴,尝试不胜枚举但多有雷同,最终成功的也寥寥无几。花儿再漂亮,关键还是根部给的养分。在我们看来,中国民艺的土壤还是比较贫瘠,缺少来自田野调查的民艺基础沉淀。为了打破这种断层,”川隈杂谈”和自由思考团队几次入川。 ▼昏黄灯光与灰色混凝土墙体、餐桌配合 ▼绵延贯穿整个空间的竹网 聆听 | Listening 传统民艺需要一种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,使其顺利完成商业价值转化的同时,能以崭新的、当代的形态,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,在社会公共空间中获得成长与发展的空间。我们寻找真正的民间民艺大师,在佛山”川隈杂谈”餐厅现场手工编制,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纯手工竹编作品。当传统民艺在当代商业空间中落地生花,餐饮行业也因此注入了创新的灵魂。 ▼竹编结构细部 践行 | Practice 在身体生殖系统被计划,精神生殖系统几近绝育的环境中,第一次走出大山,第一次坐飞机,第一次看到大海的老手艺人,第一次现场做竹编,缔造出民艺馆里的餐厅——”川隈杂谈”。 ▼竹编艺人现场手工创作过程 传统民艺在商业转化的源泉之下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,手艺人收获了久违的尊严与期盼。关怀一种文化,还有文化背后的人,不仅着眼于此刻的生存,还要探索长远的发展。不仅是物质,还有精神,这才是农造的核心。 ▼平面图

佛山“川隈杂谈”餐厅 | 自由思考设计

339 0 0
发布时间:2019-07-18
佛山“川隈杂谈”餐厅 | 自由思考设计